[转载]躜捉
(2013-11-26 20:40:32)
标签:
转载
分类:
书论文献舘藏展览
是篇好文原文地址:躜捉作者:鲁遯就书法的基础元素而言,现代人看到的大多是各种形态的线条,而古人看到的是各种点画。两者的不同在于,线条是以视觉为中心的形状,而点画是以感觉为中心的动作。在两种视野之下,现代人追求造型的夸张对比,而古人追求动作的精致劲健。由此而造成的一个结果是,当代作品第一印象很有冲击力但多是不耐看,古代作品貌不惊人但越看越有味道。
当代作品不必多说了,关键是古代作品的这种味道是怎么来的?如果点画质量取决于动作的话,那么何种动作有利于点画质量的形成?
董其昌透露了一点:“作书之法,在能放纵,又能攒捉。每一字中失此两窍,便如昼夜独行,全是魔道矣。”
放纵不谈,只谈攒捉。攒,其实应该是躜,马跃起的样子,非常有冲击力;捉,就是急刹车。其实董其昌所说的放纵,就是躜;他所说的攒捉,就是捉。有位武学泰斗吃饭的时候跟我们提到,很多车祸之所以死人不是因为车的惯性,而是刹车时产生的瞬间张力。至于车祸人怎么死的我不敢确定,但他所说的道理值得我们深思:当发出去的力瞬间凝住的那一刹那,内部会蕴含非同寻常的力量。
躜就是发力,而捉就是把发出去的力瞬间凝住。在刹那提速并凝住的过程中,就会产生高质量线条。如果把各各躜捉动作连贯起来,那就是奇异而优美的结字。但那是另外一个问题了,现在的基础是,能否把单个笔画的躜捉表达清楚。
人天生并没有这种功能,因此需要训练。不是训练我们对于书法线条的记忆或者近似,而是训练我们手部肌肉对于猝然发力和打住的力度及准确度。欧阳询的行书挺适合做这个训练所用,譬如《张翰》、《千字文》等。
分享:
喜欢
0
赠金笔
阅读┊
收藏
┊转载原文 ┊
喜欢▼
┊打印┊举报/Report
加载中,请稍候......
前一篇:[转载]执笔法浅说
后一篇:[转载]这才是李白《爱酒帖》的真迹嘛!(木板水印)